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印度古典舞Kathak卡塔克

課程編號:211H04
課程期別:2021年秋季班
課程週期:2021-10-22 ~ 2022-01-14
課程類別 生活藝能性
課程屬性 美感教育,民俗文化資產,英語教育
課程學程 肢體律動
課程名稱 印度古典舞Kathak卡塔克
主辦單位 永和社區大學
上課地點 福和國中
上課時間 7:00 pm~9:50 pm
課程狀態 已結束
備註

總價:2100元


學分費用 2000 元
雜費費用 100 元
其它費用說明
課程講師 邱琬筑
講師簡歷 2011-2020 Sampada Kathak Studio 專職舞者,印度,舞蹈編排、印度各地與海外演出
課程簡介 本課程以教授南亞文化瑰寶之一印度古典舞Kathak卡塔克為主,期望將在印度九年所學關於印度古典舞卡塔克的理論知識、技巧、文化體悟與學員分享。藉由印度古典舞卡塔克這一個面向作為切入點了解印度古典文化其神秘的面貌,與中印文化上的思想差異。透過身體的實踐來體會印度古典舞卡塔克之美,帶領學員達到身心的知行合一。 課程設計包含北印度古典音樂簡易知識、印度古典舞卡塔克舞蹈理論以及習得其基礎舞蹈技巧和簡易瑜珈藉由不同主題的課堂講座,使學員對印度文化有更多的理解,透過身體實踐更加認識印度音樂的律動方式,以增加學員對南亞藝術與文化的認識,提升社區與台灣社會面對多元文化時的包容度與接納度。 選修本課程的幾項助益:增進記憶力、活化身體機能、延長身體曲線、強化腿部骨質密度等。
課程宗旨
授課方式及教學方式 1.以印度古典舞蹈Kathak卡塔克為示範教學主軸。 2.主題式地穿插小單元文化講座如Kathak卡塔克舞蹈理論、印度文化,北印度古典音樂簡易知識、介紹舞蹈服裝及妝容和欣賞印度Kathak卡塔克舞傑出舞者的影片等。 3.課前將以靜坐、瑜珈暖身來進行,課後則是瑜珈放鬆來幫助學員舒壓。 4.與學生討論、問答作結。
人數限制 30人
選課學員條件 雖承接自110年的春季班,但仍然適合初學者加入,課程以深入淺出為設計導向。
評鑑方式 出席率40% 學習態度30% 成果展現10% 實際操作 10% 活動參與10%
參考書目 走入大絲路南亞段:印度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作者: 吳德朗 /出版社:天下雜誌/ISBN:9789863985341 /參考網站: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1822 (非必買)
學員上課之建議需求裝備
(器具、文具或服裝)
1.自備瑜珈墊 2.請著印度傳統長衫、長褲或長褲運動裝束。 3.自備A4資料夾。
週次 主題 內容
第1週 介紹印度古典舞Kathak卡塔克簡史 靜坐、 新學員自我介紹、 影片解說本學期要教授的Kathak卡塔克舞和其文化歷史、 初步認識北印度古典音樂的結構:數拍跟認識Sam、 瑜珈暖身、 Namaskar、 Kathak卡塔克舞基礎動作練習、 轉圈、 組合動作1、 Namaskar、 瑜珈放鬆、 學生Q&A
第2週 介紹印度古典舞特有文化-唱詞(Padhant)與Teen Taal節奏的原型(Theka) 靜坐、 以紙本講義解說唱詞(bols)在印度古典舞的重要性和藝術性、 卡塔克舞蹈理論、 瑜珈暖身、Namaskar、 Kathak卡塔克舞基礎動作練習、 轉圈與組合動作2、 複習上週課堂練習、 Namaskar、 瑜珈放鬆、 學生Q&A
第3週 介紹北印度音樂與Kathak卡塔克舞之間共同的使用名詞-速度(Laya)與曲式(Taal) 靜坐 導入本學期將學習的曲式Teen Taal(16拍)與印度傳統音節點- 實拍(Taali)和空拍(Khali)和速度(Laya)之間的關係、 卡塔克舞蹈理論、 瑜珈暖身、Namaskar、 Kathak卡塔克舞基礎動作練習、 轉圈與中板組合動作1、複習上週課堂練習、 Namaskar、 瑜珈放鬆、 學生Q&A
第4週 介紹Kathak卡塔克舞的Layakari(速度進位原則) 靜坐、以紙本講義解說Layakari(速度進位原則)與踩腳(Tarkar)實用方法、卡塔克舞蹈理論、 瑜珈暖身、Namaskar、 Kathak卡塔克舞基礎動作練習、 轉圈與組合動作3、複習上週課堂練習、 Namaskar、 瑜珈放鬆、 學生Q&A
第5週 介紹Kathak卡塔克舞的專有名詞:腳部組合(Tihai)和動作組合 (Tora) 靜坐、介紹Kathak卡塔克舞的專有名詞:腳部組合(Tihai)和動作組合 (Tora) 、卡塔克舞蹈理論、 瑜珈暖身、Namaskar、 Kathak卡塔克舞基礎動作練習、 轉圈與組合動作4、複習上週課堂練習、 Namaskar、 瑜珈放鬆、 學生Q&A
第6週 介紹Kathak卡塔克舞流派- 齋普爾流派 靜坐、以簡報與影片解說齋普爾流派的歷史淵源與藝術上的特性 、卡塔克舞蹈理論、 瑜珈暖身、Namaskar、 Kathak卡塔克舞基礎動作練習、 轉圈、複習上週課堂練習、 Namaskar、 瑜珈放鬆、 學生Q&A
第7週 介紹Kathak卡塔克舞流派- 勒克瑙流派 靜坐、以簡報與影片解說勒克瑙流派的歷史淵源與藝術上的特性 、卡塔克舞蹈理論、 瑜珈暖身、Namaskar、 Kathak卡塔克舞基礎動作練習、 轉圈與中板組合動作2、複習上週課堂練習、 Namaskar、 瑜珈放鬆、 學生Q&A
第8週 介紹Kathak卡塔克舞流派- 瓦拉納西流派 靜坐、以簡報與影片解說瓦拉納西流派的歷史淵源與藝術上的特性 、卡塔克舞蹈理論、 瑜珈暖身、Namaskar、 Kathak卡塔克舞基礎動作練習、 轉圈、複習上週課堂練習、 Namaskar、 瑜珈放鬆、 學生Q&A
第9週 介紹Kathak卡塔克舞流派- 賴加爾流派與Kathak卡塔克舞的專有名詞:Thaat 靜坐、以簡報與影片解說賴加爾流派的歷史淵源與藝術上的特性、解說Thaat無法翻譯成中文的緣由,並示範教學 、卡塔克舞蹈理論、 瑜珈暖身、Namaskar、 Kathak卡塔克舞基礎動作練習、 轉圈、Thaat1、複習上週課堂練習、 Namaskar、 瑜珈放鬆、 學生Q&A
第10週 介紹導師讚歌(Guru Vandana)和編舞中所使用的手勢 靜坐、以紙本講義解說Guru Vandana的意思與示範教學解說手勢的涵義與其他應用方式、卡塔克舞蹈理論、 瑜珈暖身、Namaskar、 Kathak卡塔克舞基礎動作練習、 轉圈、導師讚歌 ( Guru Vandana) 第一段、複習上週課堂練習、 Namaskar、 瑜珈放鬆、 學生Q&A
第11週 介紹Kathak卡塔克舞的音樂性伴奏 - Nagma與Kathak卡塔克舞的專有名詞:Paran 靜坐、以影片解說的方式,說明何為Nagma、解說Paran無法翻譯成中文的緣由,並示範教學、卡塔克舞蹈理論、 瑜珈暖身、Namaskar、 Kathak卡塔克舞基礎動作練習、 轉圈、導師讚歌 ( Guru Vandana) 第二段、 演出組合(Bandesh) 1、 慢板Paran 1、 、複習上週課堂練習、 Namaskar、 瑜珈放鬆、 學生Q&A
第12週 介紹Kathak卡塔克舞的靈魂搭檔- 塔布拉鼓(Tabla)與Kathak卡塔克舞的河流 - Lehra 靜坐、以影片解說的方式,說明塔布拉鼓(Tabla)如何在Kathak卡塔克舞中扮演著重要的地位,和唱詞(Padhant)之間的應對、以影片解說的方式,說明何為Lehra、成果展定裝討論、卡塔克舞蹈理論、 瑜珈暖身、Namaskar、 Kathak卡塔克舞基礎動作練習、 轉圈、演出組合(Bandesh) 2、 導師讚歌 ( Guru Vandana) 、複習上週課堂練習、 Namaskar、 瑜珈放鬆、 學生Q&A
第13週 介紹導師讚歌(Guru Vandana)編舞中所使用的情緒表達(Bhava)與內在美感經驗 ( Rasa) 靜坐、以影片解說和導師讚歌(Guru Vandana)為例實地解釋內在美感經驗(Rasa)與表演者之間的關聯、卡塔克舞蹈理論、 瑜珈暖身、Namaskar、 Kathak卡塔克舞基礎動作練習、 轉圈、成果展演出舞碼彩排 :導師讚歌 ( Guru Vandana)、演出組合(Bandesh) 1-2 、複習上週課堂練習、 Namaskar、 瑜珈放鬆、 學生Q&A
第14週 介紹Kathak卡塔克舞的舞台妝容與服飾 靜坐、以現場示範教學解說Kathak卡塔克舞的舞台裝與正式妝容、卡塔克舞蹈理論、 瑜珈暖身、Namaskar、 Kathak卡塔克舞基礎動作練習、 轉圈、成果展演出舞碼彩排 :導師讚歌 ( Guru Vandana)、演出組合(Bandesh) 1-2 、複習上週課堂練習、 Namaskar、 瑜珈放鬆、 學生Q&A
第15週 傑出Kathak卡塔克舞者賞析1 靜坐、以觀賞影片的增加學員對Kathak卡塔克舞的認識、卡塔克舞蹈理論、 瑜珈暖身、Namaskar、 Kathak卡塔克舞基礎動作練習、 轉圈、成果展演出舞碼彩排 :導師讚歌 ( Guru Vandana)、演出組合(Bandesh) 1-2 、複習上週課堂練習、 Namaskar、 瑜珈放鬆、 學生Q&A
第16週 成果展現場總彩排 瑜珈暖身、Namaskar、成果展現場總彩排 :導師讚歌 ( Guru Vandana)、演出組合(Bandesh) 1-2 、 Namaskar、 瑜珈放鬆
第17週 生態雙和嘉年華 (12/26) 由社大師生協力舉辦、進行成果展演,以互動、體驗的方式,創造充滿活力的在地慶典。
第18週 公共論壇 / 講師共學 社大學員每學期至少選擇一場公共論壇參加,請事先於社大官網「近期活動與成果 > 公共論壇」進行網路報名。講師則於學期第18週進行共學交流活動。
:::
學員登入 教師登入 課程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