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人際支持團體

課程編號:202203
課程期別:2021年春季班
課程週期:2021-03-10 ~ 2021-07-07
課程類別 社會類
課程屬性 安全教育,人權法治,生命教育,家庭教育
課程學程 社會人文
課程名稱 人際支持團體
主辦單位 中和社區大學
上課地點 中和國中
上課時間 星期三 7:00 pm~9:50 pm
課程狀態 已結束
備註

總價:0元


學分費用 0 元
雜費費用 0 元
其它費用說明
課程講師 陳怡君
講師簡歷 一名諮商心理師與音樂工作者,從「我們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但生命仍會與他人產生連結」的思考出發,進而相信「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以多樣化的形式存在在世界各個角落」,所以開始運用「音樂」與「心理諮商」的專業,在各種場合中帶動不同生命間的相遇。
課程簡介
課程宗旨 本課程將以「存在心理治療」的理論作為根基,引導學員在支持的氛圍中探索自我,並透過團體的力量,陪伴彼此深入探索「孤獨」、「死亡」、「自由」、「無意義」四大議題,讓理論與生命故事的連結。
授課方式及教學方式 (1)以多元方式簡單介紹存在心理治療的四大課題。 (2)運用學員的生命經驗,連結存在心理治療的四大課題,加深學員對自我內在的覺察,拓廣對生活的體會。 (3)結合所有成員的力量,將課堂轉化為小型社會的現象場,透過大量對話陪伴彼此。
人數限制 35人
選課學員條件 不限制新舊生,但生命的意義常透過「敘說」開啟一盞明燈。因此,本課程除了教師授課外,將邀請學員分享與敘說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請您抱持開放的心態,讓心跟心產生緊密的連結。
評鑑方式 學員出席率 30%、自我評量 40%、同儕評量 30%
參考書目 (1) 歐文˙亞隆,2003,存在心理治療(上)(下),張老師文化。 (2) 維克多.法蘭克,2002,意義的呼喚:意義治療大師維克多.法蘭可的生命傳記,心靈工坊。
學員上課之建議需求裝備
(器具、文具或服裝)
部份課程需準備彩色筆、剪刀、雙面膠等,教師將於前一周提前預告,請學員自行攜帶。
週次 主題 內容
第1週 課程介紹-簡單介紹存在心理治療的觀點,分享開課的初衷,並說明人際支持團體的進行方式。
第2週 訪談實境秀-學員輪流化身為訪談記者,細緻描繪夥伴目前的生活樣貌、參與團體的動機與期待,藉此同時深化學員間的關係,並勾勒出共同想探索的方向。
第3週 說出你的心底話-運用桌遊輔助學員表達重要的生命故事,並在夥伴的相互扶持下,探索自我內在情緒,以及團體間的人際支持。
第4週 靜態感受獨處時光-「喧囂過後的獨處時光,你感覺怎麼樣?」,課堂將簡單介紹存在主義的「孤獨」課題,並邀請學員分享相關的生命經驗。
第5週 探索你的人生信念-新聞報導包含各種主題,如:公共衛生、交通安全、政治文化、環境保育…等,讓我們從中探索自身的價值觀與生存準則。
第6週 動態掃描成長歷程-「你能夠無拘無束地為自己而活嗎?」,課堂將簡單介紹存在主義的「自由」課題,並邀請學員分享相關的生命經驗。
第7週 社區的一堂課
第8週 不為人知的真實-很多時候人們為了保護自己,會習慣呈現光鮮亮麗的一面,而隱藏部分較灰暗、隱私的樣貌,課程將透過牌卡輔助學員向內探索,鼓起勇氣敘說較為壓抑的情緒感受。
第9週 生命的有限性-「你曾經静下心感受著生命的跳動,想像靜止的瞬間嗎?」,課堂將簡單介紹存在主義的「死亡」課題,並邀請學員分享相關的生命經驗。
第10週 回家-「家」,是生命的起點,不一定圓滿、卻孕育了我們。讓我們攜手把「心」帶回家,看看它在我們的人生中的位置。
第11週 人生的價值-「擁擠的交通、忙碌的日子,你覺得自己在過什麼樣的生活?」課堂將簡單介紹存在主義的「無意義」課題,並邀請學員分享相關的生命經驗。
第12週 心心相印(一)-邀請學員嘗試以自己的話語或文字,敘說對存在心理治療四大議題的體會;並透過其他夥伴的陪伴與回饋,豐厚生命歷程。
第13週 電影欣賞《深夜加油站遇到蘇格拉底》-透過一位運動員的故事,與存在心理治療相互連結,深化學員對四大議題的體會。
第14週 將理論融入生活(一)-以存在心理治療的理論觀點作為根基,將課堂轉化為小型社會的現象場,運用學員彼此間的分享與對話,覺察與四大課題相關的生命故事。
第15週 將理論融入生活(二)-以存在心理治療的理論觀點作為根基,將課堂轉化為小型社會的現象場,運用學員彼此間的分享與對話,覺察與四大課題相關的生命故事。
第16週 將理論融入生活(三)-以存在心理治療的理論觀點作為根基,將課堂轉化為小型社會的現象場,運用學員彼此間的分享與對話,覺察與四大課題相關的生命故事。
第17週 將理論融入生活(四)-以存在心理治療的理論觀點作為根基,將課堂轉化為小型社會的現象場,運用學員彼此間的分享與對話,覺察與四大課題相關的生命故事。
第18週 心心相印(二)-邀請學員運用存在心理治療的理論觀點,與自身的生命經驗對話,並透過其他夥伴的陪伴與回饋,重新詮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
學員登入 教師登入 課程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