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台灣ㄟ故事~水世界的前世今生

課程編號:B11A205
課程期別:2022年春季班
課程週期:2022-03-09 ~ 2022-06-29
課程類別 人文類
課程屬性 環境永續
課程學程 社會人文
課程名稱 台灣ㄟ故事~水世界的前世今生
主辦單位 蘆荻社區大學
上課地點 鷺江國小
上課時間 星期三 7:00 pm~9:40 pm
課程狀態 已結束
備註

總價:3000元


學分費用 3000 元
雜費費用 0 元
其它費用說明
課程講師 何俊頤
講師簡歷
課程簡介 「台灣ㄟ故事~水世界的前世今生」希望透過歷史學、人類學、社會學的角度,希望用「水」來探討臺灣社會發展。希望藉由認識過去與現在的人水關係,讓我們在思考當代水資源課題時,能有更多想像與參照。
課程宗旨
授課方式及教學方式
人數限制 25人
選課學員條件
評鑑方式
參考書目
學員上課之建議需求裝備
(器具、文具或服裝)
週次 主題 內容
第1週 水資源與漢人社會(一):明清時代臺灣的水資源開發 明清時代以降,進入臺灣島上的漢人們將臺灣的土地與中國的水稻耕作技術、文化與市場連結在了一起。起初,漢人移墾規模有限,水稻田的範圍不大,使用的蓄水技術規模亦小。不過隨著開墾規模的擴大,漢人農業對水的需求也越來越多,較具資本的業戶開始願意投資水圳建設。然而,開發、經營、管理一條水圳並不是簡單的事情,路線如何設計、工程困難如何克服、土地產權如何協商,以及,完成水圳後,如何管理、如何分配、如何協調使用者的權力義務……這都不是簡單的工作。從快速瀏覽明清時代的水利開發,我們不但能夠看到早期漢人如何管理水這個共有的資源
第2週 水資源與漢人社會(二):水利與地域社會 上一週我們初步了解了漢人移墾社會如何藉由各式各樣的手段動員不同的人群網絡來打造水利設施。本週我們將會進一步思考:這樣的水利發展對於地方社會的發展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第3週 水資源的現代化(一):日本殖民政府與桃園大圳 1895年,臺灣轉由日本政府統治,這不只是上面的統治者不一樣了,新的統治者看待臺灣的土地、人、環境──包括水──的方式也不一樣了。我們將探討日本政府如何把臺灣的水給「現代化」。我們將一同思考,同樣是H2O,日本政府統治下的水會跟明清時代的水有什麼不同?為何不同?
第4週 水資源的現代化(二):嘉南大圳與輪灌制度 談到日本時代在臺灣的水利建設,幾乎沒有人會否認嘉南大圳的重要性。嘉南大圳無論是在工程技術上或是農業開發上,都被認為是改變雲林、嘉義、台南地區的生產與生態條件的重要建設。不過,為什麼日本政府要推動嘉南大圳的興建?大圳完成後,又如何維持其運作?在大圳灌區生活的農民,又是如何被它影響的?
第5週 水資源與國際政治(一):冷戰、水利會與水壩 1945年,臺灣從日本政府轉為國民黨政府統治,剛打完二次世界大戰的國民黨政府,很快地又捲入新的內戰中,直到1949年敗退到臺灣後,旋即把臺灣打造成反共的灘頭堡。本週將探討水資源在戰爭與國際政治之間的關係。
第6週 水資源與國際政治(二):糖、米與地下水 本週延續上一週的主題,從地下水的角度,繼續探討戰爭、國際政治與水利之間的關係。
第7週 戶外參訪(調課至週末) 塭仔圳溼地踏察
第8週 水資源與經濟發展(一):翡翠水庫與自來水工程 當人們談起臺灣歷史上的「經濟奇蹟」或「東亞四小龍」經驗時,談得多半是經濟或產業發展。但是,如果沒有水,產業發展將不可能。此外,工業化所帶來大規模的都市人口也帶來大量的水資源消耗與廢水的增加。本週與下週我們將從「水」的角度看,臺灣在推動工業化的過程中,面臨了什麼問題?
第9週 水資源與經濟發展(二):集集攔河堰 當人們談起臺灣歷史上的「經濟奇蹟」或「東亞四小龍」經驗時,談得多半是經濟或產業發展。但是,如果沒有水,產業發展將不可能。此外,工業化所帶來大規模的都市人口也帶來大量的水資源消耗與廢水的增加。本週與下週我們將從「水」的角度看,臺灣在推動工業化的過程中,面臨了什麼問題?
第10週 水資源與經濟發展(三):下水道的歷史 當人們談起臺灣歷史上的「經濟奇蹟」或「東亞四小龍」經驗時,談得多半是經濟或產業發展。但是,如果沒有水,產業發展將不可能。此外,工業化所帶來大規模的都市人口也帶來大量的水資源消耗與廢水的增加。本週與下週我們將從「水」的角度看,臺灣在推動工業化的過程中,面臨了什麼問題?
第11週 水資源與生態運動:關渡自然公園 198無年代中期開始,臺灣社會逐漸醞釀出一股全面的、對國民黨政權之政治與經濟發展政策的批判與抵抗,不過,這裡面也包括對水資源發展政策的反省。這兩週將會分別從生態運動跟社會運動的角度,回顧兩種思考臺灣水資源利用的反省。
第12週 水資源與社會運動:美濃反水庫與南方水學 198無年代中期開始,臺灣社會逐漸醞釀出一股全面的、對國民黨政權之政治與經濟發展政策的批判與抵抗,不過,這裡面也包括對水資源發展政策的反省。這兩週將會分別從生態運動跟社會運動的角度,回顧兩種思考臺灣水資源利用的反省。
第13週 水資源與知識(一):環評篇 隨著社會運動對水資源政策的反省,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中的「科學知識」和「專業評估」成為近年政府官員們面對民間社會質疑時幾乎必說的回應。但是,環評如何運作?科學知識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最好的決定嗎?
第14週 水資源與知識(二):公民科學與水盒子 除了專家學者、老百姓也可以在身邊水環境出問題時,提出「科學」的看法嗎?還是老百姓只能聽專家學者的話?本週我們將會講述一群新竹居民怎樣自己設計監測設備、爭取乾淨好水的故事。
第15週 水資源與知識(三):在地知識 地下水、山區水資源開發一直為臺灣水利研究者以及決策者所忽略。本週,我們將會關照山區的水資源利用,並反省主流水利長期以來的平原觀點。
第16週 水資源與生活:水岸開發 (戶外參訪,調課至週末) 二重疏洪道踏察
第17週 水資源與未來 介紹數個國內外社區與水資源共管的案例,一同思考我們如何想像未來的水資源與公民社會。
第18週
:::
學員登入 教師登入 課程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