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語詩詞吟唱趣
課程編號:1102A519
課程期別:2021年秋季班
課程週期:2021-10-08 ~ 2022-02-11
課程類別 | 人文類 |
---|---|
課程屬性 | 美感教育,生命教育,民俗文化資產,閱讀素養,本土語文 |
課程學程 | 語言文化 |
課程名稱 | 河洛語詩詞吟唱趣 | 主辦單位 | 樹林社區大學 | 上課地點 | 樹林國民小學 | 上課時間 | 星期五 7:00 pm~9:30 pm | 課程狀態 | 已結束 | 備註 |
總價:3000元
學分費用 | 3000 元 |
---|---|
雜費費用 | 0 元 | 其它費用說明 | 無 |
課程講師 | 傅萬壽 |
---|---|
講師簡歷 | 1996年至2008年: 台灣漢語研究會,台灣吟誦學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文哲所典雅台語班授課 1996年: 樹農漢文班、板農漢文班,三鶯弦誦社十餘年教學 基督教女青年會、鬯廬漢文班、台北縣文化義工培訓班講師、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台北縣耆老口述歷史 1988年:李前總統光復節祝詞台語代言人 1986年:主持中視公司台灣節目「思相起」與周荃對談 1985年起每星期在中國廣播公司「早起的聲音」與李季準對談台灣風物民俗諺語 |
課程簡介 | 當前台灣社會多元化發展激盪中,河洛母語逐漸式微。自源性文字語言系統符合發聲原理、雅言。據義構形。學習十五音切音法可貫通河洛話一切音,可依在地腔口切音。學會文讀音與白話音並用,典雅悅耳。學會吟詠增進親情,老少共同所學所為,更有所樂。 |
課程宗旨 | 熟諳河洛話來源,河洛話語流之美妙,應用河洛話雙聲疊韻豐富的詞彙,弦歌詩誦,感受詩情、詩意、詩境、詩趣、品嘗詩味。 |
授課方式及教學方式 | 教讀,吟唱,解說,全程以河洛話發音,不諳河洛話者再用國語解說。 |
人數限制 | 25人 |
選課學員條件 | |
評鑑方式 | |
參考書目 | |
學員上課之建議需求裝備 (器具、文具或服裝) |
週次 | 主題 | 內容 |
---|---|---|
第1週 | 河洛古語源流 | 自源性文字系統與他源性文字系統皆源自象形文字 |
第2週 | 李白傾慕季鷹高尚人品,願與他像鳳凰展翅高飛 | 贈郭季鷹—李白 /水龍吟(季鷹歸未)--辛棄疾 |
第3週 | 張炎為元人寫金經,寒冬赴北,悽愴怨悱亡國之痛,黍離之悲,回南後,思友作八聲甘州。探討個人生命的短暫,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 | 八聲甘州—張炎/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
第4週 | 李白深沉的抱負,狂放的七首詩。未滿二十歲見李邕(渝州刺史)為其所輕。興會飆舉作此詩。 /搖筆賦詩,藐視一切,傲岸不羈。/以嚴酷的自然條件,象徵在政治上遭受的阻礙和排斥/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 上李邕(1)/行路難(2)/江上吟(3)/廬山謠寄侍御虛舟(4) |
第5週 | 志在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天寶元年,奉詔入京,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篙人。/有若夢遊,故托天姥以寄意。/天生我材必有用,肯定自我,像是人的價值宣言,詩中狂放之情,轉為憤激,七首狂詩,知是謫仙人面目。 | 南陵別兒童入京(5)/夢遊天姥吟留別(6)/將進酒(7) |
第6週 | 詠明月 | 詩經陳風月出三章/月賦—公孫乘 |
第7週 | 明月可親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悠悠萬世,對宇宙的遐想,對人生哲理的探求。 | 峨嵋山月歌—李白/把酒問月—李白 |
第8週 | 大自然的音響萬壑松餘音裊裊,不絕如縷。/天寶初年,李白移家東魯蘭陵,反映盛唐時期氣氛 | 聽蜀僧濬彈琴--李白/客中作--李白 |
第9週 | 公民素養週 | 公民素養週 |
第10週 | 天寶初年,李白移家東魯蘭陵,反映盛唐時期氣氛。白居易在元和年初,任翰林學士,左拾遺,頗得憲宗信任,對時政弊失,民生疾苦,社會各個黑暗角落,寫下170首諷諭詩,開拓詩歌的現實主義傳統,長恨歌為千古絕唱的敘事詩。感情蘊蓄深邃豐富,纏綿悱惻,婉轉動人,允為名篇。 | 客中作--李白/長恨歌—白居易 |
第11週 | 琵琶行作於元和十年,諷諭詩,引起強烈反響,後屢謫為外官,宦途蹭蹬,貶為江州司馬。 | 琵琶行—白居易 |
第12週 | 古代典籍浩如煙海,包羅萬象,幼學瓊林共有卅三篇,合轍押韻,便於理解記誦。 | 幼學瓊林—地輿類 |
第13週 | 劉希夷懷著對生命的執著眷戀,對人生無常,青春易逝深感無奈,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竟為此在而立之年前殞命,人悉憐之。 | 代悲白頭翁—劉希夷 |
第14週 | 「作為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李後主為抒發亡國之恨,作虞美人一詞,竟命喪牽機藥。/幽囚的生活,被鎖著實非清秋,是梧桐深院的李後主/故土之思,每懷家國,無限江山之國君,含悲悽惋絕望的詩歌。 | 虞美人—李煜/相見歡—李煜/浪淘沙—李煜 |
第15週 | 中華文化的多元性,來自本身的自創性,並對外來具有可吸收和包容,論語是最精粹的書籍。 | 論語學而—堯曰 |
第16週 | 小戴禮記中的一篇列為四子書中的大學,是研究學問次第,由近至遠,由小而大,議論精闢透達。 | 大學 |
第17週 | 鄉土情懷 | 書懷—周錢木/台北聖廟,萬純青/三角湧山莊晚眺,林占梅 |
第18週 | 成果展 | 成果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