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愛」變成「害」- 愛與情感的心理學
課程編號:B42A205
課程期別:2025年秋季班
課程週期:2025-09-01 ~ 2025-12-22
課程類別 | 社會類 |
---|---|
課程屬性 | 公民素養,性別平等,家庭教育,高齡心理健康,親子教育 |
課程學程 | 社會人文 |
課程名稱 | 別讓「愛」變成「害」- 愛與情感的心理學 | 主辦單位 | 蘆荻社區大學 | 上課地點 | 鷺江國小 | 上課時間 | 星期一 7:00 pm~9:40 pm | 課程狀態 | 未開課 | 備註 |
總價:3250元
學分費用 | 3000 元 |
---|---|
雜費費用 | 250 元 | 其它費用說明 |
課程講師 | 黃婕甯 |
---|---|
講師簡歷 | |
課程簡介 | 為什麼「愛」有時候讓人甜蜜,有時候卻讓人心碎? 愛,是生活中最熟悉又最神秘的情感。它是父母對孩子的無私付出,是子女照顧久病臥床雙親的原因,是配偶間深情依賴,甚至對自己的接納與疼惜。當愛失控,可能變成壓力、誤解,甚至傷害。 這堂課將帶妳/你重新認識「愛」,讓它成為你生活中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特色】 ● 從「愛」自己開始:學會如何接納自己,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力量。 ● 破解「愛」密碼:以心理學解讀愛的語言。 ● 修復情感的裂痕:學會用多元方式表達情感。 ● 探索多元的愛:從親情、友情到配偶,甚至是社會與文化的愛,解析愛的多元性。 |
課程宗旨 | |
授課方式及教學方式 | |
人數限制 | 25人 |
選課學員條件 | |
評鑑方式 | |
參考書目 | |
學員上課之建議需求裝備 (器具、文具或服裝) |
週次 | 主題 | 內容 |
---|---|---|
第1週 | 1. 相見歡 2. 生命歷程線 3. 心理傳記:人生關鍵事件 4. 回顧與整理 5. 找尋人生同路人 | |
第2週 | 1. 相見歡 2. 生命歷程線 3. 心理傳記:人生關鍵事件 4. 回顧與整理 5. 找尋人生同路人 | |
第3週 | 1. 認識情緒 2. 情緒界線 3. 舒壓方式 4. 自我照顧的方法 5. 自我與他人交織成社會環境 | |
第4週 | 1. 認識情緒 2. 情緒界線 3. 舒壓方式 4. 自我照顧的方法 5. 自我與他人交織成社會環境 | |
第5週 | 1. 「愛的語言」 2. 非語言溝通方式與練習(肢體語言) 3. 創造專屬的關係「暗號」 | |
第6週 | 1. 「愛的語言」 2. 非語言溝通方式與練習(肢體語言) 3. 創造專屬的關係「暗號」 | |
第7週 | 1. 自己與雙親的情感連結。 2. 各自溝通習慣。 3. 判斷各自「愛的語言」。 | |
第8週 | 1. 自己與雙親的情感連結。 2. 各自溝通習慣。 3. 判斷各自「愛的語言」。 | |
第9週 | 1. 自己與家人的情感連結。 2. 各自溝通習慣。 3. 判斷各自「愛的語言」。 | |
第10週 | 1. 自己與家人的情感連結。 2. 各自溝通習慣。 3. 判斷各自「愛的語言」。 | |
第11週 | 1. 以身體各部位,探討學員們對於自己身體的認識與喜愛程度。 2. 身體界線 3. 性騷擾行為 | |
第12週 | 1. 以身體各部位,探討學員們對於自己身體的認識與喜愛程度。 2. 身體界線 3. 性騷擾行為 | |
第13週 | 1. 在年輕與老化的主觀感受與差異 2. 「愛」年輕的心理因素 3. 「愛年輕」與「恐老」、「怕死」的交織。 | |
第14週 | 1. 在年輕與老化的主觀感受與差異 2. 「愛」年輕的心理因素 3. 「愛年輕」與「恐老」、「怕死」的交織。 | |
第15週 | 由學員票選邀請外聘講師的分享,主題可能包含各種多元樣態,例如婚外關係、再婚家庭、性工作者、泛性戀、跨性別、開放式關係/婚姻、多重伴侶關係等。 | |
第16週 | 由學員票選邀請外聘講師的分享,主題可能包含各種多元樣態,例如婚外關係、再婚家庭、性工作者、泛性戀、跨性別、開放式關係/婚姻、多重伴侶關係等。 | |
第17週 | 由學員票選參訪地點:阿嬤的家、小紅厝月經博物館、爬山健行野餐等。 | |
第18週 | 課程已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