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從臺灣電影閱讀臺灣

課程編號:211A08
課程期別:2021年秋季班
課程週期:2021-10-20 ~ 2022-01-12
課程類別 人文類
課程屬性 媒體素養,美感教育,民俗文化資產,山野教育,本土語文,地方學
課程學程 社會人文
課程名稱 從臺灣電影閱讀臺灣
主辦單位 永和社區大學
上課地點 福和國中
上課時間 7:00 pm~9:50 pm
課程狀態 已結束
備註

總價:2100元


學分費用 2000 元
雜費費用 100 元
其它費用說明
課程講師 蕭智帆
講師簡歷 學術研究以臺灣電影、文學為主,博士論文設定在臺灣紀錄片的研究。近年因參與蘇碩斌的非虛構寫作計畫,並出版《終戰那一天》,開始嘗試將生硬的學術研究,轉化為容易親近的閱讀材料,並期盼有更多人一同參與臺灣電影與文學的閱讀討論。
課程簡介 本課程以臺灣電影為主題,上半學期回顧臺灣日治到戰後、2000年的紀錄片發展,將探討從戰前到戰後,從政府的政宣品到成為抵抗官方媒體聲音的媒介,紀錄片在各時期分別扮演了哪些角色。下半學期則以2000年後的臺灣電影——包括劇情片與紀錄片為討論對象,探討2000年來臺灣電影與社會的發展。
課程宗旨
授課方式及教學方式 每週課程將分成三個部分,首先由講師介紹時代與影片背景,其中包括社會環境、政治、導演與影片,其次播映選片的部分片段,最後由全班共同討論影片所呈現的各種議題與美學表現。
人數限制 30人
選課學員條件 課程不要求對電影有龐大的知識論,只要對臺灣歷史、電影、文學、文化等議題感興趣者,都歡迎參與課程。
評鑑方式 出席率50%、課程討論50%
參考書目 陳儒修,〈臺灣電影的演變〉,《穿越幽暗鏡界:台灣電影百年思考》(臺北:書林,2013)。
學員上課之建議需求裝備
(器具、文具或服裝)
無。
週次 主題 內容
第1週 10/20 課程介紹 講師介紹、學員自我介紹、課程介紹
第2週 10/27 日治時期臺灣紀錄片 臺灣總督府策劃,《南進台灣》(1942,紀錄片)。
第3週 11/3 戰後農業教育、實驗片與鄉土力量的甦醒 農復會,〈畜牧生產在台灣〉(1953,紀錄片);白景瑞,〈台北之晨〉(1964,紀錄片);莊靈〈延〉、〈赤子〉(1965,紀錄片);黃春明等人導演,「芬芳寶島」系列(1975,紀錄片)。
第4週 11/10 軟性的威權 vs. 抵抗威權的攝影機 張照堂,《一同走過從前》(1988);綠色小組紀錄片(1986,紀錄片)。 * 第一次講師與聯絡人會議於本週一到六晚上 9 點舉行
第5週 11/17 全景學派的出現:庶民的身影與聲音 吳乙峰,《月亮的小孩》(1990,紀錄片)。
第6週 11/24 我與某某某的故事:南藝大與私紀錄片 曾文珍,《我的回家作業》(1998,紀錄片)。
第7週 12/8 島嶼身影,實驗紀錄片 周美玲策劃,「流離島影」系列(2000,紀錄片)。
第8週 12/15 在世紀初翻轉日治記憶:文明、跳舞的日本時代 簡偉斯、郭珍弟,《跳舞時代》(2003,紀錄片)。
第9週 12/22 造飛機的臺灣少年:戰時日治記憶在臺灣的翻轉與強化 郭亮吟,《綠的海平線》(2006,紀錄片)。
第10週 12/29 攝影機下臺灣的美麗與哀愁:紀錄片與臺灣環境 齊柏林,《看見台灣》(2013,紀錄片)。
第11週 1/5 從抗日到親日與戀日:臺日關係的糾結與逆襲 黃銘正,《灣生回家》(2015,紀錄片)。
第12週 1/12 課程總結 課程總結、學員討論對臺灣紀錄片的認識。
第13週
第14週
第15週
第16週
第17週
第18週
:::
學員登入 教師登入 課程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