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風起林口的田野走讀

課程編號:aca11434004
課程期別:2025年秋季班
課程週期:2025-09-04 ~ 2026-01-08
課程類別 人文類
課程屬性 民俗文化資產,地方學
課程學程 社會人文
課程名稱 風起林口的田野走讀
主辦單位 林口社區大學
上課地點 林口高中校本部
上課時間 星期四 9:00 am~4:30 pm
課程狀態 開課中
備註

總價:3000元


學分費用 3000 元
雜費費用 0 元
其它費用說明
課程講師 許主峯
講師簡歷
課程簡介 林口,地處台北盆地與桃園台地之交,氣候潮濕、多霧,位於臺北盆地西北角地勢拔起高聳。這不僅是十萬年前大屯火山群造山,戲劇性的地理運動,更形塑了林口作為「邊界地帶」的文化意象。近年隨著都市計畫推進,林口成為集合住宅、社會住宅、高科技產業園區的集中地,也夾雜著眷村、原住民、客家與南北移民的文化記憶。 然而,這塊「新舊雜揉」的都市片段,在快速都市化過程中,正面臨文化邊界模糊與在地認同稀薄的問題。許多在地人文景觀、產業史與族群記憶,逐漸被大型開發、都市行銷與文化單一化掩蓋。 本課程藉由社會學與文化人類學的視角,從林口「田野」出發,延伸幾場走出台地的走讀活動,強調地方觀察、深度訪談、文化敘事與空間分析,引導學員重新建立與「所在之地」的連結,並激發社區文化參與與創作力。
課程宗旨
授課方式及教學方式
人數限制 25人
選課學員條件 新舊生皆可、身體健康、可自行行走3公里以上
評鑑方式 出席率60%、作業繳交10%、課程參與度30%
參考書目
學員上課之建議需求裝備
(器具、文具或服裝)
週次 主題 內容
第1週 霧中的林口:相見歡與地圖記憶工作坊 3小時(09:00-11:50) 學員繪製個人林口記憶地圖,討論霧、氣候與空間感知。社大教室/ 高中操場 影帶+自我敘事
第2週 走讀 多元族群社造拼圖 6小時(09:00-16:30) 走讀場域: 台北市頂好明曜百貨、萬華龍山寺、華西街 泉州頂下郊拚、台北市東區坡心林氏家廟揭開"18手觀音佛祖大媽三媽的歷史謎團"、艋舺龍山寺的守護血淚史
第3週 走讀 林口歷史族群交錯的社會脈絡 6小時(09:00-16:30) 6小時(09:00-16:30) 竹林山寺的創建與改建+林口國小 / 林口舊街的美食記憶 樂林園/贊天宮
第4週 走讀林口與大台北的茶金歲月 6小時(09:00-16:30) 走讀場域: 台北迪化街、大稻埕 林口茶業講習所, 與台地現存的茶產業; 迪化街茶行與南北管戲曲文化 大稻埕碼頭
第5週 軍事林口-- 神風戰備道 美軍航空站 三井outlet 走讀踏查+影像拍攝 3小時(09:00-11:50) 日治時期 神風基地 國府美國樹林口航空站 馬山高地 三井outlet 走讀
第6週 多元學習公共參與週 3小時(講座) 多元學習公共參與週 3小時(講座)
第7週 磚與塵 文獻+走讀 6小時(09:00-16:30) 林口臺地(林口/龜山)磚窯業 工業轉型與文化遺產的邊緣化與文化保存的困境
第8週 連結山和海的林口人政見訴求與實況--走讀 105縣道 6小時(09:00-16:30) 平溪線火車 走讀淡水河與基隆河流域 走踏林口先民浪漫105縣道 海山/木柵/平溪/瑞芳的行旅+空間使用圖繪製
第9週 新市鎮都市計畫的比較社會學觀察 林口與淡海 6小時(09:00-16:30) 田野觀察 林口都市計畫與淡海新市鎮發展; 淡水沙崙與淡水老街河岸
第10週 環遊林口臺地周邊 (遊覽車) 環遊林口臺地周邊--泰山溝仔墘 飛彈基地 泰山書院 新莊牡丹心 迴龍 龜山壽山巖 蘆竹頂社...
第11週 學習成果發表|霧中城市的筆記簿 學員以筆記、攝影、故事、微紀錄片等呈現學習成果 成果展+集體討論
第12週
第13週
第14週
第15週
第16週
第17週
第18週
:::
學員登入 教師登入 課程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