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山近水健康行
課程編號:aca11431025
課程期別:2025年秋季班
課程週期:2025-09-01 ~ 2026-01-05
課程類別 | 自然類 |
---|---|
課程屬性 | 環境永續,山野教育 |
課程學程 | 環境生態 |
課程名稱 | 親山近水健康行 | 主辦單位 | 林口社區大學 | 上課地點 | 林口高中校本部 | 上課時間 | 星期一 9:00 am~11:50 am | 課程狀態 | 開課中 | 備註 |
總價:3000元
學分費用 | 3000 元 |
---|---|
雜費費用 | 0 元 | 其它費用說明 |
課程講師 | 蔡源彬 |
---|---|
講師簡歷 | |
課程簡介 | 全世界很少地方像台灣,在如此小的面積上卻有著如此大且豐富的自然地景與生態變化。本課程透過學有專精的講師,以熱心陪伴、專題講授、戶外走讀、生態觀察紀錄及實地體驗等多重途徑進行戶外踏查及生態健行,讓學員從山林植物帶來的五感療癒力(看、聞、聽、味、觸),獲得喜悅與啟發,強化自身體力和免疫力,把尊重自然的思惟放進生活的每一步履,深入認識自然生態環境及生物的特性。本課程首重步道行走的安全性,會配合時序安排戶外行腳的教學活動,使學員更能感受季節的更迭及大自然的奧秘。 |
課程宗旨 | |
授課方式及教學方式 | |
人數限制 | 30人 |
選課學員條件 | 身手矯健、喜歡登山健行、享受自然生態之美者、能自行開車或搭載同學到集合地點者,最適合報名本課程。因係戶外行腳、登山健走之課程,學員腳力要健全,凡膝蓋關節退化或腳底筋膜炎者,以及對於自然生態不感興趣之學員。特別提醒早上7點左右就必須搭車或共乘出發,以上未能配合者,不宜報名參加本課程。 |
評鑑方式 | 1.上課出席率(占50%):通常第15週舊生續報(團報),累計1~14週(含公民參參與週在內),請假或缺席總和超過三分之一以上,亦即超過5週次(含),則喪失續報(團報)資格。 2.分組活動與上課參與度(占50%):分組活動的執行程度以及上課過程中究竟是專心致志或敷衍了事。 以上1、2兩項評量總分低於70分的同學,即記錄為NP(No Pass),會遭到淘汰出局,不得再報名參加本課程。 |
參考書目 | |
學員上課之建議需求裝備 (器具、文具或服裝) |
週次 | 主題 | 內容 |
---|---|---|
第1週 | 有緣千里來相見--相見歡(開課週) | 新學員自我介紹、共乘車輛分配,秋季課程內容介紹、基本配備的健行裝備認識以及步道行走注意事項,班務討論等 |
第2週 | 北投大砲岩天然岩場與石壇山(新北投山)步道 | 石壇山又稱「新北投山」,位在陽明山硫磺谷南邊,標高243公尺,和軍艦岩、丹鳳山同屬大屯山系的火山地質,山頂無展望,有一顆不清楚用途的金子圭介地界石柱,以及一顆四等三角點基石,是一處幽靜的小山。不遠處的大砲岩,卻是在日本時代就知名的天然岩場,大砲岩,舊稱「天狗岩」、「鷹岩」,岩體是堅硬的火山安山岩及軟質砂岩,經過千萬年從海底抬升至陸地,歷經長年風化形成,當年因為大砲岩砲管正對著中正山被視為對蔣中正不敬而被炸毀,大砲岩可追溯自日治時期1930年代即已開發成天然岩場,與龍洞、熱海岩場並稱北部三大天然岩場,是攀岩 |
第3週 | 隱藏「天使翅膀」的美麗古道:淡蘭古道南路(茶道)之四堵古道 | 坪林四堵古道又稱北宜公路舊道,由碧湖至石牌縣界公園,是淡蘭古道南路的精華路線之一,隱身在坪林北宜公路旁,是一條自然而略帶點原始感的步,難度不高,偶有拉繩和過溪路段更添趣味,從坪林區走向新北市與宜蘭縣的交界處:石牌縣界公園,那裏同時也是北宜公路的最高點。古道有森林、有小溪、還驚喜發現雙扇蕨,可以一睹淡蘭古道標誌「雙扇蕨」的真面目,甚至還會驚喜聽到山羌高亢的叫聲,有的路段覆蓋了落葉,走起來挺浪漫的 |
第4週 | 新竹芎林飛鳳山:飛鳳山(海拔423公尺)、石壁潭山(海拔402公尺)及中坑山(海拔462公尺)三山連走 觀日坪涼亭(海拔455公尺) ,此處是飛鳳山步道的最高點,視野極佳 | 飛鳳山古道曾是運送茶葉,往來峨嵋、北埔到龍潭、三坑仔之間的重要道路。飛鳳山海拔423公尺,是九芎山的最高峰,因山形似飛鳳伸頸行將歛翼下降之勢而得名,山上遍植白梅(「飛鳳探梅」)、杜鵑和鳳凰花,山貌隨著時序轉換而有不同變化。知名景點如相思崖、觀日坪(亭)、第一涼亭是「飛鳳夕照」的最佳觀賞點、飛鳳小板根樹等 |
第5週 | 台版大峽谷:苗栗火炎山步道 | 三義、苑裡交界的火炎山,是雪山山脈沖積下來的礫石岩層,經過地殼運動隆起的產物,其山峰上岩層裸露,少有植被,容易受到豪雨的沖刷,海拔高度約602公尺,也是台灣35號小百岳,沿途可眺望大安溪谷,還可近看壯闊的紅色山壁、感受馬尾松原生林,景緻特殊,是台灣罕見的惡地地形景觀 |
第6週 | 東滿步道健行自我挑戰趣 | 全程11.36公里,是往來於東眼山與滿月圓兩森林遊樂區的健行路徑。自海拔870公尺的東眼山林道終點開始,越過北插天山與東眼山間的鞍部(海拔1130公尺),再直下往海拔500公尺的滿月圓瀑布區;主要步道是利用昔日的台車道、木馬道,再與滿月圓往北插天山登山步道連接而成屬中低海拔常綠闊葉林的楠櫧林帶,沿途針、闊葉樹林交錯,林相鬱閉,孕育豐富多樣的鳥類、昆蟲,加上雲瀑、溪流、瀑布…等自然景觀,是北台灣四季宜人的健行步道 |
第7週 | 室內課 | 1~6週課程複習與分享及動植物的奧秘 |
第8週 | 多元學習公民參與論壇週 | 本週停課,但學員需參加學校排定的多元學習公共參與論壇週課程至少一次,越多越好,自我充實。 |
第9週 | 鶯歌大縱走 | 鶯歌火車站→忠義宮(山)→光明山稜線→牛灶坑山(又稱龜崙山或牛草坑山,海拔243公尺) 往返→百年大榕樹(位於海拔342公尺的山稜上,樹齡約有350年)→望湖山(海拔350公尺)→石灰坑山(海拔374公尺)→福安宮→山佳火車站 |
第10週 | 北北基桃五個一等三角點之燦光寮山(海拔739公尺) | 燦光寮登山步道沿牡丹溪修整,連接金瓜石和牡丹,途中可順登基隆火山群中的最高峰「燦光寮山」。燦光寮山四周沒有更高的山脈,山頂也沒有高大的遮蔽物,視野無敵良好,因此擁有一等三角點。順遊金瓜石黃金博物館、黃金神社遺址、本山地質公園(地上佈滿謎樣的石頭陣與兩旁的峭壁,是拍照的絕佳景點),接草山產業道路至登山口 |
第11週 | 獅山古道:從苗栗南庄獅頭山舊登山口(典雅的山門是為了慶祝日治昭和15年,皇紀2600週年而興建)起登,距離較長,但可看到更多舊時代的痕跡 | 獅山古道為苗栗、新竹熱門景路線,以望月亭(望月亭位於獅山古道制高點、苗栗與新竹縣界,立有一塊界碑)為界,分屬兩縣市;古道蜿蜒綠樹之間,清幽宜人,途中一片近乎垂直的獅山古道大石壁,雄偉陡峭壯觀,令人肅然起敬,經過望月亭時也可由一旁岔路登上獅頭山,獅頭山(海拔492公尺)為台灣小百岳之一,展望極佳,沿途經過多座古老寺廟,可以感受莊嚴的宗教靈氣 |
第12週 | 桃源谷步道(內寮線)縱走草嶺古道賞秋芒 | 最美麗太平洋山稜線桃源谷芒花美景!從內寮線上桃源谷,一望無際山海壯麗大草原與水牛群,層疊山巒、太平洋龜山島湛藍海景。沿著稜線經福德山(海拔543公尺)、灣坑頭山(海拔616公尺),芒花季花白如雪, 滿山覆蓋, 如山水畫是最療癒的美),桃源谷至啞口觀景台(海拔343公尺),是整個步道系統裡最精華的一段,沿路山海絕色,景觀視野極佳,由此銜接草嶺古道下行至大里車站 |
第13週 | 三貂嶺越嶺猴硐 | 由三貂嶺步道(三貂嶺瀑布群:合谷瀑布、摩天瀑布又稱月眉洞瀑布、枇杷洞瀑布)、中坑古道及柴寮古道三段步道串連而成,沿途有瀑布、峭壁、壺穴、駁坎、森林、野溪、古厝、土地公廟、鐵道、礦村等景色,淙淙水聲伴著翠綠林蔭,看飛瀑賞美景及獅子嘴奇岩 |
第14週 | 環大台北天際線第8段:迴鶯縱走 北北基桃五個一等三角點之大棟山(海拔405公尺) | 新北武器公園、多福步道、三福山(海拔233公尺)、三角埔頂山(海拔283公尺)賞芒、樹林防災雷達站、青龍嶺(海拔267公尺)、大青坑崙山(海拔335公尺)、鎮遠山(海拔325公尺)、秋壇山(海拔359公尺)、林口台地稜脈的第一峰小百岳大棟山(海拔405公尺) |
第15週 | 漫遊健走五堵賞芒趣 | 五堵舊鐵路隧道、東山煤礦文化園區、大佛、玉泉宮、獅頭山(西頭山)海拔174公尺、百年土地公廟、 五堵站。搭火車到五堵站走進長安路老街道,沿著指標來到了基隆河左岸自行車道,往五堵鐵道隧道前行,一路青山綠水芒花陪伴同行,來趟快意涼風輕旅行。來到了五堵舊隧道中,靜謐深邃的長龍在燈光下顯的古意盎然,旁邊水泥場卡車進進出出的聲響隆隆,讓人有種錯覺感受火車在隧道中前進,時光回轉種種過往車輛飛奔而去 |
第16週 | 魚路古道北段:擎天崗金包里城門~金山八煙天籟 | 古稱魚仔路或金包里大路的魚路古道,是古代運輸北海岸漁貨、茶葉與硫磺的主要道路,共分有清代鋪設的「河南勇路」與日治時期興建的「日人路」,北部抗日領袖簡大獅曾在此地與日軍交戰數年。穿過金包里大路城門,眼前就是北海岸遼闊的山海美景,秋冬之際更有芒花滿山搖曳。自金包里城門至上磺溪的3.5公里路段,是魚路古道保存最完整的區域,沿途設置了自導式解說牌,一窺早年曾於古道上活動的漁人、工人、旅人的經歷。站在由茶農興建的許顏橋上,享受山林流水的清新 |
第17週 | 楊梅秀才登山步道 | 秀才登山步道位於楊梅的秀才里,當地稱為「秀才窩」,坡道平緩又能輕鬆感受登高賞景快感的秀才登山步道,海拔不到400公尺的步道,途中景色多變,有成片翠綠的梯田狀茶園風光、櫻花落羽杉林、農田景致,秋冬時滿山白芒勝雪,春天還有櫻花美景,雖然山勢不高,卻有極為遼闊的視野,還有多達50種的鳥類,甚至可能巧遇大冠鷲、松雀鷹等保育鳥類,豐富的自然生態相隨,為旅程增添不少逸趣 |
第18週 | 室內課 | 9~17週課程複習與分享及動植物的奧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