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散步學─打開樹林礦業的故事盒子

課程編號:1141B205
課程期別:2025年春季班
課程週期:2025-03-04 ~ 2025-07-08
課程類別 社團性
課程屬性 美感教育,社區總體營造,環境永續,山野教育,地方學
課程學程 公共性社團
課程名稱 散步學─打開樹林礦業的故事盒子
主辦單位 樹林社區大學
上課地點 區務教室
上課時間 星期二 9:00 am~12:00 pm
課程狀態 開課中
備註

總價:2500元


學分費用 2000 元
雜費費用 500 元
其它費用說明 社費,,無
課程講師 陳俊有
講師簡歷 ● 2023-09-15~2024-01-12 高雄師範大學 助理教授 高雄市 藝術學院藝術與生活美感>> ● 2022-04-01~2023-03-31 壢小故事森林 館長 桃園市中壢區 文化館舍日常維運及文化活動策畫管理>>
課程簡介 藉由田野調查、社區觀察、場域空間、生活記憶、社會創新與文化轉譯等理論與實務操作,認識地域再生0到1方法論。
課程宗旨 一、日常生活中的藝術與文化發掘:課程以日常生活為起點,透過觀察與散步,在日常生活場景中發現藝術與文化的趣味。學員將學習如何在細節中發掘創意靈感,培養敏銳的觀察力。 二、深入探索樹林地區文化:課程將走入樹林淺山地區,通過歷史影像與故事的走訪,探索當地獨特的生活文化與歷史。與當地居民的互動,讓學員更加了解地方文化,並增進對區域的認同與理解。 三、認識與建構樹林地區礦業文化路徑:課程將認識「文化路徑」的概念,並以樹林地區的煤礦業為例,探討文化路徑如何呈現歷史、文化與自然的融合。了解煤礦業的歷史脈絡,並運用文化資源盤點與田野調查工具,發掘並串聯文化場域。 四、社區參與與社會責任感:課程強調學員在社區中的角色與責任,通過參與社區活動與反思自身社會角色,思考自己能夠如何為社會做出貢獻,並在實踐中提升社會意識。
授課方式及教學方式 課程採用實地參訪、專題討論、田野調查等多元化教學方式,在實踐中學習: 一、以輕鬆散步的方式在觀察場域漫遊,感受社區之美,向當地居民尋找答案,招喚出民眾對於生活空間的新舊記憶與認同感。 二、認識社區發展與振興型態,盤點地方文化資源,作為執行地方創生與社區營造從0到1的基礎。 三、認識設計思考並透過同心理地圖與服務旅程地圖,使在地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創商品與社區亮點。 四、以動態地圖的方式,讓民眾分享並整理出對於城市空間的記憶及感覺。
人數限制 30人
選課學員條件 基礎電腦或手機操作能力。
評鑑方式 小組分享及實務操作成果呈現。
參考書目 考現學入門 田野敲敲門 田野的技藝
學員上課之建議需求裝備
(器具、文具或服裝)
帶著輕鬆、好奇的心及自備具備記錄所在位置GPS的智慧型手機。
週次 主題 內容
第1週 [相見歡] 課程主軸及進行方式介紹 學員相互認識、自我介紹。 本次課程內容介紹及進行方式: 1.文化資源盤點(田野調查工具)介紹。 2.山佳地區礦業分布簡介及資源盤點介紹。
第2週 戶外實境遊戲體驗 遊玩《山佳奇緣》實境解謎。 是透過對在地人文地景的觀察,發展出的遊憩活動,讓我們一起化身故事中的主角,展開一場「山佳奇緣」!
第3週 設計思考工作坊 了解「同理心地圖」。 是一種幫助團隊換位思考、想像自己站在使用者的立場,深入了解使用者感受,並藉此發掘使用者的困難和需求的工具。
第4週 設計思考工作坊 了解「服務流程」。 實際操作顧客旅程地圖,明確設定目標與範圍,有助於聚焦關鍵點!
第5週 礦業文化書籍、作品共讀分享(一) 以礦工相關的藝術與文化來敘事煤礦場的勞工、煤礦場的生活記憶。 1.合輯《炭照人生:臺灣礦業故事》 2.朱健炫《炭空:追尋記憶深處的煤鄉》
第6週 礦業文化書籍、作品共讀分享(二) 以礦工相關的藝術與文化來敘事煤礦場的勞工、煤礦場的生活記憶。 1.戴伯芬《末代女礦工:海山煤礦,與一位社會學者對礦工阿嬤的生命考掘》 2.合輯《掘光而行:洪瑞麟》
第7週 共編工具學習 結合現下相當實用的「Notion」筆記本工具,除了個人日常生活或工作使用,亦可廣泛用於與他人協作 (依實際課程安排將於共讀分享會中學習使用)
第8週 戶外參訪 「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地點暫定) 透過實地參訪礦業相關紀念園區,讓下一代知悉前人採礦歷史脈絡,承載眾多礦業前輩的生命歷程與使命,富含歷史意義與教育價值。
第9週 公民週參與 本校認列公共活動、講座課程、社區參與等事務
第10週 田野訪談(一) 以樹林山佳礦村小鎮為場域,探訪在地居民、耆老、地方單位等,練習訪談技巧
第11週 戶外走讀踏查(一) 蒐集整理以礦村的工作與生活記憶,來敘事煤礦場的勞工、煤礦場與村落的發展、礦工的勞動與生活記憶、宗教信仰等
第12週 田野訪談(二) 以樹林山佳礦村小鎮為場域,探訪在地居民、耆老、地方單位等,練習訪談技巧
第13週 戶外走讀踏查(二) 蒐集整理以礦村的工作與生活記憶,來敘事煤礦場的勞工、煤礦場與村落的發展、礦工的勞動與生活記憶、宗教信仰等
第14週 [遊戲設計工作坊1] 認識遊戲設計及案例分享
第15週 [遊戲設計工作坊2] 遊戲設計流程及內容規劃發想
第16週 [遊戲設計工作坊3] 遊戲設計內容實作
第17週 [遊戲設計工作坊4] 遊戲設計內容實作
第18週 成果展示分享 學員展示文化路徑地圖及遊戲設計成果
:::
學員登入 教師登入 課程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