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Say Yes to 二胡

課程編號:1141C237
課程期別:2025年春季班
課程週期:2025-03-04 ~ 2025-07-08
課程類別 生活藝能性
課程屬性 美感教育,高齡心理健康
課程學程 音樂戲劇
課程名稱 Say Yes to 二胡
主辦單位 樹林社區大學
上課地點 樹林國民小學
上課時間 星期二 7:00 pm~9:30 pm
課程狀態 開課中
備註

總價:3300元


學分費用 3000 元
雜費費用 300 元
其它費用說明 300,,無
課程講師 陳玉軒
講師簡歷 ● 2023-05-04~ 新北市樹林區育英社區發展協會二胡班 二胡講師 新北市樹林區文化市民活動中心 二胡團體課指導>> ● 2023-04-19~ 愛之鄉國樂團 二胡講師 新北市新莊區福前市民活動中心 二胡團體課指導>> ● 2021-02-01~2023-07-31 新北市私立莊敬高級工業家事職業學校(永和校區) 二胡兼任教師 二胡個別指導>> ● 2020-08-01~2022-07-31 新北市中和區秀山國民小學 二胡兼任教師 新北市中和區秀山國民小學 二胡個別指導>>
課程簡介 二胡作為一項傳統的國樂樂器,時常演奏些大江南北各地的民謠,樂曲也偏向五聲音階風格。但如今在這百樂其放的時代,音樂的世界包羅萬象,樂器的演奏已經不僅僅是單一風格就能滿足,因此本堂課將打破常規,從借鑒西方理論寫成的系統性練習曲,提升大家的演奏技術,而後挑選幾首耳熟能詳的西洋古典名曲及流行歌樂來學習,讓同學們知道,原來二胡也可以這樣玩!
課程宗旨 1. 練習西洋七聲音階、琶音來加強音準訓練。 2. 藉由指序練習來提升左手手指機能。 3. 利用音型模進練習讓手指在不斷的變化中,快速反應出最適當的指法與指距。 4. 從西洋古典名曲及流行歌中,掌握演奏臨時記號的概念與能力。
授課方式及教學方式 1. 口傳心授 2. 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3. 理論為底,但保持思維開放彈性
人數限制 25人
選課學員條件 已具備演奏D調與G調兩個八度音階上下行者尤佳。
評鑑方式 學員出席率50%、隨堂小試30%、期末成果展20%。
參考書目 1. 趙寒陽(2013) 。《二胡基本功訓練450首》。北京:藍天出版社(無須購買) 2. 王永德(1995)。《二胡音階琶音練習》。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無須購買) 3. 指導老師自選、自編教材
學員上課之建議需求裝備
(器具、文具或服裝)
二胡及相關配件,筆記本,筆。
週次 主題 內容
第1週 課程大綱 講述如何借鑑西方理論與訓練模式來加強自身演奏能力。並由音階琶音、指序練習、音程訓練、音型模進練習曲著手,再搭配以耳熟能詳的西洋樂曲建構出不同於傳統五聲音階的概念。
第2週 音階與琶音的理論與應用(一) 從D調與G調的音階、琶音上下行開始,鞏固對音位的熟悉。並用《小星星》、《小蜜蜂》、《春神來了》來認識音階與琶音在樂曲中的簡單應用。
第3週 指序練習(一) 用簡單的1(Do)、2(Re)、3(Mi)、4(Fa)四個音,經由排列組合而成二十四個指序,來提升學員們的左手指法掌控能力。
第4週 音型模進練習(一) 透過音型模進練習曲,掌握換弦與換把進行中,指法與指距的變化與反應。並搭配古典樂《小步舞曲》進行應用。
第5週 臨時記號練習(一) 講述升降記號與還原記號的理論概念,並以練習曲先加強學員對於臨時記號變化的認知。搭配樂曲:《給愛麗絲》。
第6週 節奏與弓法練習(一) 訓練學員進行切分弓法與附點節奏的學習,搭配曲目:《幽默曲》
第7週 快弓與快速抬指技巧練習 以《洋基之歌》與《快樂頌》兩首樂曲為基底,發展出四種不同變奏型態的練習。
第8週 綜合練習 複習第一週到第六週的曲目。
第9週 公民週參與 本校認列公共活動、講座課程、社區參與等事務
第10週 高把位練習 以D調第三把位為基準,訓練學員對於高把位音準、音色上的掌控,並搭配《小星星》、《小蜜蜂》、《春神來了》高把位版本來加深印象。
第11週 弓段與弓速變化練習 以《My Heart Will Go On》為練習曲目,在節奏長短變化中,適當調配弓段與弓速,從中領悟音樂詮釋的精隨。
第12週 臨時記號練習(二) 學習經典樂曲《Do Re Mi》,加強對臨時記號的反應能力。
第13週 音型模進練習(二) 以音型模進練習(一)的練習曲為基底,搭配不同弓法變化進行訓練。
第14週 兩聲部和聲練習 以布拉姆斯《搖籃曲》為基底,分成兩聲部,建立學員對和聲變化的穩定度與敏銳度。
第15週 綜合練習 複習第十週到第十四週的曲目。
第16週 成果發表會曲目排練 《My Heart Will Go On》、《Do Re Mi》搭配卡拉帶總彩排
第17週 成果發表會曲目排練 《My Heart Will Go On》、《Do Re Mi》搭配卡拉帶總彩排
第18週 成果展 準備美好的成果在全校共同成果展現
:::
學員登入 教師登入 課程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