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走向戶外傾聽自然

課程編號:1141A426
課程期別:2025年春季班
課程週期:2025-03-06 ~ 2025-07-10
課程類別 自然類
課程屬性 環境永續,交通安全,山野教育,地方學
課程學程 環境生態
課程名稱 走向戶外傾聽自然
主辦單位 樹林社區大學
上課地點 樹林國民小學
上課時間 星期四 9:00 am~12:00 pm
課程狀態 未開課
備註

總價:3000元


學分費用 3000 元
雜費費用 0 元
其它費用說明 無,,無
課程講師 歐陽玉山
講師簡歷 ● 1985-09-02~2024-03-16 教務處 老師 新泰國中,松山工農 地球科學老師>> ● 2021-02-16~2024-03-16 104高年級 導覽老師 戶外 自然生態,人文歷史導覽。導覽人數約2300人次>>
課程簡介 藉由導覽解說活化學員身心靈的健康。
課程宗旨 1.一步一腳印,認識台灣自然環境。 2.了解台灣人文發展。 3.團體活動培養人際關係活力,樹林社大有愛,社區有情
授課方式及教學方式 1.戶外解說導覽課程,藉著走動導覽活化學員身心靈的健康。 2.小組分隊培養團體合作的精神。 3.可討論課程如何進行,培養學員旅遊規劃能力。
人數限制 25人
選課學員條件 需要有爬郊山的體能基礎。
評鑑方式 學員出席率50%、期末成果展20%。團隊精神30%
參考書目 https://senior.104.com.tw/articles/87648/senior20article_dannyouyang_tour_1003022
學員上課之建議需求裝備
(器具、文具或服裝)
登山杖,背包等爬郊山的裝備。
週次 主題 內容
第1週 滿月圓,圓圓滿滿。芬多精負離子的瀑布林相探索 滿月圓森林遊樂區位於新北市三峽區,區內滿月圓山狀似滿月,因而有了「滿月圓」的名字。導覽生態工法,瀑布成因,芬多精負離子是甚麼?
第2週 併入第一周課程 併入第一周課程
第3週 八斗子深度旅遊,海科館(免票展區),潮境公園,忘憂谷,咾咕石屋 海科館前身是火力發電廠,為台灣第一座火力發電廠。目前仍保留一些人文歷史遺跡。救難船實體可登船參觀,也可了解海洋科學的發展。潮境公園沿岸的海蝕平台見證了千萬年的地質運動,以及海洋生物的多樣性。101高地,忘憂谷,大坪海岸都是八斗子著名景點,還有八斗子聚落的咾咕石屋,美食都值得深入探討及品嘗。
第4週 併入第三周課程 併入第三周課程
第5週 野柳里登山步道,龜吼漁港啖海鮮,最美維納斯海岸線環形健走。 野柳里登山步道是社區型親子步道,途中有二座觀景平台,仁愛之家廣場可眺望翡翠灣。野柳端可順道參觀百年歷史的瑪鋉居與咾咕厝。 龜吼小漁村,結合攤商小吃及代客料理,讓龜吼漁港逐漸成為一個魚市集。 野柳和龜吼漁港間綿延約1.6公里的海岸,曾獲選為第一名成為全台最美海岸線,並贏得「維納斯海岸」美名。
第6週 併入第五周課程 併入第五周課程
第7週 東眼山森呼吸,小百岳編號 022 號 森呼吸增強免疫力最佳行程。離大溪約1小時車程的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過去曾是林務局的伐木林班,留下了許多林業遺跡。現今漫步在雲霧繚繞、整齊美麗的柳杉林間,拾級而上登頂海拔1,212公尺的東眼山,擁有千萬年歷史的化石與美麗地景,來趟洗滌身心靈的森林之旅吧!
第8週 併入第七周課程 併入第七周課程
第9週 公民週參與 本校認列公共活動、講座課程、社區參與等事務
第10週 無邊際海景 VS 360度山海環景 (龍洞岬灣步道+南子吝山步道) 此課程兩處美景一次拿下(龍洞岬灣步道&南子吝山步道),龍洞岬灣步道,全程為平路或下坡,欣賞美景,涼亭吃完自備午餐後,漫步進入龍洞港社區,搭乘公車前往南雅社區南子吝山登山步道入口。
第11週 併入第十周課程 併入第十周課程
第12週 牡丹猴硐雙溪一日徒步火車知性之旅 (鏡面水池會積水濕鞋) )以地質及人文角度談三地發展史,從牡丹下火車徒步經三貂嶺隧道至猴硐,在侯硐中餐後搭火車至雙溪。徒步探訪雙溪老街,周家古宅,林益合百年藥鋪,雙溪匯流處。品嘗當地名店蔡冰,海山餅店。
第13週 併入第十二周課程 併入第十二周課程
第14週 【陽明山徑】古道水圳觀瀑一日遊 《橫嶺古道 半嶺水圳道 猴洞圳古道 松溪瀑布 翠峰瀑布》 一次途經四個古道,水圳道 一個行程涵蓋松溪瀑布-翠峰瀑布,享受大量芬多精及負離子 陽明山開發人文歷史 大屯火山群地質特色
第15週 併入第十四周課程 併入第十四周課程
第16週 大同山,大凍山連走 認識樹林山林之美。大棟山的攀登路線眾多,和樹林、山佳、鶯歌火車站皆相距不遠,可連走青龍嶺、大同山等多座山峰,沿途展望良好,尤其青龍嶺的視野最為遼闊,可俯瞰樹林、新莊以及有如長龍一般的高鐵和大漢溪,吸引不少民眾來此賞景。
第17週 併入第十六周課程 併入第十六周課程
第18週 成果展 準備美好的成果在全校共同成果展現
:::
學員登入 教師登入 課程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