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預防跌倒活力勇骨操(12週)(學分費2000)

課程編號:CRA-B127L4-25A
課程期別:2025年春季班
課程週期:2025-03-06 ~ 2025-06-05
課程類別 生活藝能性
課程屬性 安全教育,生命教育,高齡心理健康
課程學程 健康保健
課程名稱 ★預防跌倒活力勇骨操(12週)(學分費2000)
主辦單位 新莊社區大學
上課地點 明志市民活動中心
上課時間 星期四 2:00 pm~4:50 pm
課程狀態 開課中
備註

總價:2300元


學分費用 2000 元
雜費費用 300 元
其它費用說明 ,,無
課程講師 林克享
講師簡歷 ● 2020-02-05~迄今 各社區發展協會或里辦公處設立之關懷據點 活動帶領指導員 雙北桃 獨立自主接課-衛福部「預防及延緩失能」據點指導員>> ● 2021-02-01~2021-07-31 某物理治療所 培訓班-教官 雙北市 負責協訓「預防及延緩失能」新訓及回訓班及「預防及延緩失能」服務方案計畫據點指導員>> ● 2021-08-01~2022-07-31 某表演藝術教育中心 培訓班-教官 雙北市 擔任新訓班教官及「預防及延緩失能」服務方案計畫據點指導員>>
課程簡介 國內有關銀髮族預防跌倒的文獻研究均指出,有氧運動可促進身體的心肺功能及頭腦的認知能力,漸進式的阻力訓練可提高肌力及肌耐力,兩者對於銀髮族的日常生活表現均有所幫助。所以本課程的理念就是將前述兩項運動作為主運動,並採取以下獨具創意的五覺體驗策略提高訓練成效: 一、視覺體驗:結合國民體適能動作元素以符合運動訓練生活化的目的。 二、聽覺體驗:搭配國台語老歌旋律來提高銀髮族的懷舊情緒共鳴。 三、觸覺體驗:使用彈力球、彈力帶等輔具增加有趣好玩的學習印象。 四、動覺與溫覺體驗:增加邏輯性的認知活動及參與式的團體遊戲等互動課程,可幫助提高學員的社會參與及社交互動的興趣。 預期本課程學員能夠主動學習三動(腦動、身動和互動),並有以下可達成的學習成果: 一、增強身體平衡和力量,降低跌倒或絆倒的風險。 二、提升空間感知和模式識別能力,增進大腦活性。 三、鍛鍊邏輯思維和問題解決技能,延緩智力退化。 四、提高自信心和自尊感,避免產生孤獨感並樂在參與社交活動。 五、建立持之以恆的運動和學習習慣,延長快樂正面的健康餘命。 透過本課程,學員最後將享受到身心的愉悅,同時提升生活品質,生活可以自主獨立無須他人協助,更主動的與人社交或協助他人,更快樂地享受銀髮生活。
課程宗旨 本課程依據國健署「長者健康評估」評估六大面向及「活力體能訓練方案」分級A~D,規劃輪狀訓練目標讓學員可以居家自主依循練習,並設定三學(易學、共學、長學)為課程目標,幫助學員上課過程中不要有壓力。
授課方式及教學方式 一、認知互動:老歌新編帶動唱、手指操、口腔操或團體互動遊戲。 二、動態暖身:關節與肌肉牽拉伸展、肢體與脊椎暖身活動。 三、主要運動:上下肢與軀體肌力訓練、國民體適能活動、功能性有氧律動。 四、靜態伸展:肢體肌肉伸展、呼吸節律緩和調整。
人數限制 25人
選課學員條件 學員對象以65歲以上退休人士為主或家中為主要照顧者(須全程陪同伴課)亦可。課程前測學員分組,亞健康學員採坐姿律動為主,並以輕量肢體運動為主要訓練內容;健康學員自由採坐或站姿律動皆可,後續將視個別學員的體能狀況與學習能力調整。
評鑑方式 一、學員出席率(30%) 二、課堂討論(20%) 三、團體活動(20%) 四、學習態度(20%) 五、成果展演或社區活動參與(10%)-建議學員參與,可提昇學習效果。
參考書目 一、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3)。「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服務方案及師資管理執行手冊」。台北市: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官網[online]Available at<https://www.hpa.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17161/File_21609.pdf>(03/05/2024 15:50)。 二、教育部體育署(2023)。「國民體適能指導員強化課程手冊」。台北市:教育部體育署官網[online]Available at<https://isports.sa.gov.tw/apps/Fessay.aspx?SYS=PFI&MENU_PRG_CD=1&ITEM_PRG_CD=2&PKNO=3773>(03/05/2024 15:05)。
學員上課之建議需求裝備
(器具、文具或服裝)
以上器材道具隨課程進度自行購進或由班代登記統一團購,學員上課初期自帶運動毛巾、水瓶並穿運動鞋、運動服徒手訓練即可。
週次 主題 內容
第1週 破冰遊戲 課程初體驗 多模式遊戲運動 1.相見歡:講師與學員自我介紹及訂定課堂安全公約。 2.學員評估與分級內容介紹:簡介國健署「長者健康評估」評估六大面向及「活力體能訓練方案」分級部分內容。 3.多模式遊戲運動訓練內容介紹。
第2週 長者健康評估狀態 活力體能分級 課程前測 1.流程介紹:長者健康評估與活力體能分級流程介紹、坐姿與站姿中心姿勢調校、課程編排及管理執行討論。 2.全員分組實施前測並分級後,與身體質量常模分析。 3.修正與討論:與學員討論及訂定自主運動輪狀學習目標。
第3週 肩頸及上肢肌群基礎律動 1.良好的上肢柔軟度可以改善關節活動度,增加日常生活便利性,如換穿鞋褲、背扣衣扣、洗浴搓背等。 2.反手拉背法及肩頸柔軟度律動,可提高肩頸及上肢肌群的靈活度。 3.預防及延緩弱處:旋轉肌或三頭肌肌腱炎、網球肘。
第4週 腕肘及上肢肌群基礎律動 1.強健的上肢肌群有助腕肘關節執行各種日常工作,如食材料理、收納物品、整理家居等,更可應對跌倒意外。 2.彎舉手肘訓練及手臂、手腕的律動可增加上肢關節活動度。 3.預防及延緩弱處:腕肘緊繃、二頭肌腱炎、高爾夫球肘。
第5週 胸背及心肺耐力基礎律動 1.足夠的心肺耐力,可確保身體不易疲憊,有助於較須耐力活動如散步或爬梯、登山遠行、球類運動等。 2.站姿的抬膝或橫跨踏步及心肺耐力律動有助增強心肺耐力功能。 3.預防及延緩弱處:低頭族症候群、習慣性駝背、背脊不正直。
第6週 腹腰及心肺耐力基礎律動 1.腹腰耐力有助穩定姿態平衡,並減少跌倒受傷的風險,如行走或站立的重心不平衡、散步或跑步的絆倒等。 2.屈體的彎腰划船動作及腹腰耐力律動可提昇心肺耐力功能。 3.預防及延緩弱處:骨盆或頭部前傾、腹肌緊繃拉傷、前頸緊繃。
第7週 髖臀及下肢肌群基礎律動 1.髖臀下肢肌群支持下半身的運動能力,提高平衡穩定度,如長時站立或行走、騎乘腳踏車等。 2.從坐到站的訓練及髖臀肌群的律動,可以增加下肢肌群的肌耐力。 3.預防及延緩弱處:平衡能力不佳、骨盆前傾引起的腰痠背痛。
第8週 踝膝及下肢肌群基礎律動 1.良好的踝膝下肢肌群是保持穩定的關鍵,也可避免如上下公車或樓梯、長時排隊等候引起下肢抬舉無力的現象。 2.坐椅體前彎訓練及踝膝肌群動態調整可以改善下肢與足弓支撐。 3.預防及延緩弱處:下背或腿後肌群緊繃、阿基里斯肌腱炎。
第9週 胸背及核心肌群增強律動 1.強化胸背核心肌群有助減低脊柱壓力,如駝背含胸或圓肩,避免因姿勢不當而引起的肌肉或關節疼痛。 2.以坐姿雙手環膝並空抱卷腹和正向弓箭步延展、扶椅單腳舉、直背水啞鈴深蹲可降低背部疲勞或受傷的風險。 3.預防及延緩弱處:下背痛、頭痛、頸部僵硬、後背肌群炎。
第10週 腹腰及核心肌群增強律動 1.強化腹腰核心肌群,提高姿態穩定性和日常活動的效能,同時減少長時間站立的不適。 2.透過椅子單手單腳踫訓練核心與水啞鈴上舉直肘勾腳、直膝卷腹的體前彎動作或V字手踫趾律動也可幫助腹腰核心穩定。 3.預防及延緩弱處:腹肌緊繃、脛前肌或髖骨肌腱炎、前髖部緊繃。
第11週 軀體六向滑動反應力律動 1.軀體變向的反應靈活度,當彎腰拾物時,前傾與腰部靈活變得關鍵,側向滑動和轉向滑動能幫助應對不同的生活情境。 2.運動節奏變化訓練和叉腰橫隔膜呼吸、雙膝內收夾球、彈力帶六向延伸有改善軀體應對的成效。 3.預防及延緩弱處:骨盆不穩定、脊柱壓力增加、步態動作走樣。
第12週 長者健康評估狀態 課程後測 總回顧 1.評估:長者健康評估狀態後測及活力體能輪狀學習檢討。 2.回顧:分組檢討或成果發表準備。
第13週 軀體六向滑動反應力律動 1.軀體變向的反應靈活度,當彎腰拾物時,前傾與腰部靈活變得關鍵,側向滑動和轉向滑動能幫助應對不同的生活情境。 2.運動節奏變化訓練和叉腰橫隔膜呼吸、雙膝內收夾球、彈力帶六向延伸有改善軀體應對的成效。 3.預防及延緩弱處:骨盆不穩定、脊柱壓力增加、步態動作走樣。
第14週
第15週
第16週
第17週
第18週
:::
學員登入 教師登入 課程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