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樣性台灣-綠色行腳(B) (保險必保) (學分費3000)
課程編號:ECO-D014L4-25A
課程期別:2025年春季班
課程週期:2025-03-06 ~ 2025-07-10
課程類別 | 自然類 |
---|---|
課程屬性 | 安全教育,公民素養,環境永續,山野教育,高齡心理健康 |
課程學程 | 環境生態 |
課程名稱 | 多樣性台灣-綠色行腳(B) (保險必保) (學分費3000) | 主辦單位 | 新莊社區大學 | 上課地點 | 明志市民活動中心 | 上課時間 | 星期四 9:00 am~12:00 pm | 課程狀態 | 開課中 | 備註 |
總價:3000元
學分費用 | 3000 元 |
---|---|
雜費費用 | 0 元 | 其它費用說明 | ,,無 |
課程講師 | 自然步道講師群 |
---|---|
講師簡歷 | |
課程簡介 | 人類正不斷地在破壞自然環境,自然生態的理念實在有待落實,本課程的理念就是要將自然生態的保育理念,納進現代公民的培育學程中,進行漸進式的文化改造運動,讓在地社區居民也能關心生態議題,進而意識到在地生態文化保存的重要性,提昇其人文的素養。訓練學員熱愛自然、尊重自然,進而投身保育在地文化與自然生態的行列。 |
課程宗旨 | 自然透過四季的各種色彩與表情,刺激人的五感,給我們各式各樣的樂趣。若要徹底享受自然給我們的樂趣,盡可能掌握每一種植物或昆蟲的名稱,養成把每次上課觀察到的重點記錄下來,將生態保育的理念,納進現代公民培育學程中,讓在地社區居民也能關心生態議題。 |
授課方式及教學方式 | 1.本課程透過學有專精的講師群,以專題講授、戶外走讀、提問觀察及實地體驗等多重途徑進行。 2.本課程乃戶外踏查的行腳課程,引領學員從身邊的環境開始,深入認識自然生態環境及生物的特性。 3.本課程首重步道行走的安全性,會配合時序安排戶外行腳的教學活動,使學員更能感受季節的更迭及大自然的奧秘。 |
人數限制 | 35人 |
選課學員條件 | 本課程因係屬於戶外行腳、踏查走讀性質之課程,學員腳力要健全,凡膝蓋關節退化或腳底筋膜炎者,不宜報名參加本課程。 |
評鑑方式 | 1.上課出席率(占60%):通常第15週舊生續報(團報),累計1~14週,請假或缺席總和超過三分之一以上,亦即超過5週次(含),則喪失續報(團報)資格。 2.小組活動(社大成果展)及上課專心度(占40%):小組活動(社大成果展)執行度、上課專心或鬼混。 1、2兩項評量總分低於70分的同學,即記錄為NP(No Pass),會遭到淘汰出局,不得再報名參加本課程。 |
參考書目 | 舉凡大自然的花草樹木、蟲魚鳥獸、山川水文、地質生態等,即是參考書目和教材。 |
學員上課之建議需求裝備 (器具、文具或服裝) |
戶外行走的後背包、登山鞋或止滑的鞋子、風衣或舒適的外套、登山杖、遮陽帽、寬邊帽或鴨舌帽、觀察昆蟲植物用的放大鏡、太陽眼鏡、雨傘、雨衣等雨具。 |
週次 | 主題 | 內容 |
---|---|---|
第1週 | 2025/3/6相見歡--有緣千里來相見 :認識新莊--新莊牡丹心生態公園(青年公園步道)隨意行。(戶外開課) (張弘易老師) | 早期新莊流傳一句話:「天下第一山,雙鳳朝牡丹」。東邊是壽山路的十八份坑溪以及十八份坑山,西邊是青山路的啞口坑溪白匏嶺,上述即是所謂的雙鳳。討論班務、選舉班長、討論班費等。 |
第2週 | 2025/3/13台北植物園(隸屬林業試驗所,是台灣第一座植物園) (林春華老師) | 從捷運小南門站3號出口步行約5分鐘可達植物園入口, 1896年日本於小南門外創建台北苗圃及母樹園,1921年正式更名為台北植物園。 |
第3週 | 2025/3/20探訪春天--內湖內溝溪五分埤步道 (江素蘭老師) | 春遊內溝溪--認識內溝溪的故事及內溝溪自然生態環境、五分埤生態濕地的景觀,春季賞櫻的好去處 + 樂活公園賞鳥去。 |
第4週 | 2025/3/27探訪春天--百拉卡 (江素蘭老師) | 春遊百拉卡,人車分道看鐘萼木(因開花時像吊鐘而得其名,為飛龍白粉蝶的唯一食草)、飛龍白粉蝶。 |
第5週 | 2025/4/3屈尺堰與引水圳道走讀 (陳瓊娥老師) | 認識新店溪活水與民生關係。 |
第6週 | 2025/4/10樟之細路:清水坑古道 (葉淑蓮老師) (搭遊覽車前往) (全日課程) | 上午從北區水資源局~清水坑~太平紅橋(屹立百年的糯米橋,紅磚拱門飄復古味);下午走三坑老街及三坑生態自然公園。 |
第7週 | 2025/4/17陽峰古道(清朝時期為竹子湖居民挑運物資,通往士林、天母地區的交通要道 (張蕙萍老師) | 古道沿著陽明溪(大坑溪)溪谷,淙淙流水聲伴著茂密的林蔭平緩而行,認識溫泉區沿途的文史與自然生態。 |
第8週 | 2025/4/24翠山步道連走中社步道 (劉筱蘭老師) | 飽覽豐富的自然生態,並觀察風衝植物現象 |
第9週 | 2025/5/1新竹橫山 大崎棟古道 (林永河老師) (搭遊覽車前往) (半日課程,一日行程) | 位於新竹橫山的「大山背」地區(今豐鄉村),昔日大山背居民即經由此山徑翻越「大山背山」,前往山前竹東一帶。海拔705公尺,可俯瞰油羅溪、上坪溪及竹東景色。沿途石階保存完整,動植物生態豐富。 |
第10週 | 2025/5/8冷擎步道:落羽松×吊橋×溪谷×大草原 (鄧旭容老師) | 冷擎步道是銜接冷水坑與擎天崗草原的重要道路,沿途景色怡人,有優美的落羽松、菁山吊橋、蓊鬱森林,穿越大草原後,還能看見成群的牛兒,是條適合親子同行的步道 |
第11週 | 2025/5/15大崙尾山秘境接碧山巖 (林美霞老師) | 翠山步道大崙尾山接碧山巖,探索五指山系的動植物生態。 |
第12週 | 2025/5/22新竹峨眉彌勒佛大道院 (林永河老師) (搭遊覽車前往) (半日課程,一日行程) | 1989年,彌勒大道院於峨眉湖畔購買建廟用地,2017年6月25日舉辦彌勒殿落成開幕儀式。這座彌勒佛巨像乃亞洲最大,總高度72公尺。下午參訪十二寮休閒農業區~彩繪水岸步道等。 |
第13週 | 2025/5/29本週停課 2025/6/26補課主題:新步道探尋:小觀音山木棧道--尋寶秘境步道,體現人X綠意山林 (柯約翰老師) | 課程改調至6/26補上課 2025/6/26補課內容:貼近公館商圈的小觀音山木棧道,卻又那麼貼近山林遠離喧囂,依據高低地形以「尋寶步道」為設計概念,串聯公館商圈、寶藏巖及自來水園區等周邊景點,打造人與自然共榮的第一條親山木棧道。順訪寶藏巖聚落以及四大眷村之嘉禾新村的日式歷史建築群與蟾蜍山的煥民新村(時間許可候補加碼)。 |
第14週 | 2025/6/5新店小粗坑步道 (林春華老師) | 小粗坑道步道緊鄰新店溪畔,藍天碧水景色優美,所謂小粗坑是指清朝先民開墾時稱呼多礫石的有水流或無水流的谷地。其中一段是殘存的部分屈尺古道。 |
第15週 | 2025/6/12陽明山紗帽山步道(海拔643公尺) (鄧旭容) | 紗帽山步道是一條兼具生態、地質、史蹟和景觀的公園步道。為七星山的寄生火山(因為跟七星山共用一個岩漿庫),因外形酷似古代官員的烏紗帽而得名。 |
第16週 | 2025/6/19本週停課 | 課程已經併入4/10的全日課程:樟之細路:清水坑古道。 |
第17週 | 公共參與月 任意場次論壇 | 公共參與月為每年的5月、11月,當月會規畫許多場次的論壇,包含三大主題:認識在地(地方學)、愛與陪伴以及公共議題。以更多元的形式,將新莊社大師、工、學所關注的事物,推向更多人的視野之中。 |
第18週 | 社區服務日 | 社區服務日為各班級規劃活動,希望課程班級將學習的能量帶進在地社區,促進更多班級規劃或跨班合作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