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生態面面觀

課程編號:241C05
課程期別:2024年秋季班
課程週期:2024-09-12 ~ 2025-01-16
課程類別 自然類
課程屬性 美感教育,環境永續
課程學程 環境生態
課程名稱 生態面面觀
主辦單位 永和社區大學
上課地點 福和國中
上課時間 星期四 7:00 pm~9:50 pm
課程狀態 開課中
備註

總價:3100元


學分費用 3000 元
雜費費用 100 元
其它費用說明 ,,無
課程講師 黃瀚嶢
講師簡歷 現職生態插畫家,作品散見於環境教育相關出版品。 擔任於《地味手帖》雜誌書擔任專欄作家。 長期擔任永和社區大學《生態面面觀》課程講師。
課程簡介 前身為《走入荒野,看見生物多樣性》的《生態面面觀》課程,已進入第十九學期。本課程以生態學為主軸,延伸出各種討論面向。繼上學期探討人與自然的相遇經驗後,本學期將轉而把視角延伸到陰影之中,討論負面的生態現象,例如疾病、消耗與外來物種等等「暗黑生態」。
課程宗旨
授課方式及教學方式 課堂講述與野外踏查
人數限制 30人
選課學員條件
評鑑方式 出席率與課堂參與度
參考書目
學員上課之建議需求裝備
(器具、文具或服裝)
筆記用具
週次 主題 內容
第1週 09/12 (四)課程介紹:生態中的光與影 大自然不只有美景,還有許多我們必須忍受甚至抵抗的因子,如何從生活中發現這些層面?
第2週 09/19(四)文明的荒原:人類世的意義 「人類世」這個概念框架,到底對於理解當代環境有何幫助?
第3週 09/26(四)複眼中的世界:以昆蟲生態回望人間 大量繁殖、寄生與掠食,美麗與恐懼,知名人類學著作《昆蟲誌》,如何帶給我們對自身的新理解?
第4週 10/03 (四)疾病的自然觀察:台灣戰後的衛生昆蟲調查 戰後台灣民間的生態觀察文化,與衛生昆蟲的調查息息相關,瘧疾與日本腦炎如何培養出第一代的台灣賞鳥者?
第5週 10/12 (六)野外課程:城市綠地的生態管理 (日期暫定,於課堂討論)再訪大安森林公園
第6週 10/17(四)回望瘴癘之地:叢林間的台灣史 從疾病生態的角度,我們是否可能重新解構當前的台灣史?
第7週 10/24(四)像蚊一樣思考:與蚊共存的文化 台灣文學中最多的動物意象竟是蚊子。人類與蚊子的戰爭,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第8週 10/31(四)島嶼的病從鼠來:與鼠共存的文化 台灣有過鼠疫嗎?這些「城市底層」的居民,目前是怎麼與人類共存的?
第9週 11/07(六)野外課程:城市河流的十字路口 (日期暫定,於課堂討論)再訪雙和母親河——瓦磘溝
第10週 11/14(四)攔截鳥類:捕鳥的文化史 人類如何把鳥帶到地面?世界各地的捕鳥人,創造了鳥類文化,也成為鳥類科學的基礎。
第11週 11/21(四)拓荒者效應:外來種與文化創造 對於島嶼而言,一切都是外來,一切都可能顛覆生活,卻也可能成為日常,一同來認識外來種的文化層面。
第12週 11/28(四)班級討論:生態嘉年華 回顧十週課程,凝聚初步的生態嘉年華構想
第13週 12/05(四)力量交界的林野:台灣的淺山林業史 淺山森林是國家權力的邊界,這裡孕育著常民資源與反動勢力,深刻影響了台灣的歷史。
第14週 12/12 (四)公共參與週的第二次籌備 班級一起將攤位構想實作完成
第15週 12/15 (日)生態雙和嘉年華 共同參與嘉年華活動
第16週 12/19(四)學期總結:自然觀察中的暗物質 許多深刻影響環境的事物,都是我們不願直視的「暗物質」,當代的哲學家們如何處理這些「暗黑生態」現象?我們以整學期的主題探索,一同討論這個問題。
第17週 無課程
第18週 公共論壇 / 講師共學 社大學員每學期至少選擇一場公共論壇參加,請事先於社大官網「近期活動與成果 > 公共論壇」進行網路報名。講師則於學期第18週進行共學交流活動。
:::
學員登入 教師登入 課程搜尋